Institute for Transportation and Development Policy

Promoting sustainable and equitable transportation worldwide

  • English
  •  
    • 关于我们     
      • ITDP 中国
      • 我们的团队
      • ITDP介绍
      • 工作机会
    • 工作领域     
      • 公交2.0
      • 公交导向发展
      • 非机动车交通
      • 停车和TDM
      • 共享出行
    • 项目分布     
      • 广州
      • 宜昌
      • 兰州
      • 天津
      • 其他城市
    • 最新资讯     
    • 资料库     
      • 出版物
      • BRT 数据
      • 交通图片库
      • 视频资料
      • 停车数据
      • 公共自行车
      • 共享单车
    • 实地考察     
      • 简介
      • 广州考察团
      • 宜昌考察团
    • 联系我们

    台湾地区无障碍出行

    2019年06月18日

    我们的一生中大约有15%时间是处于行动不便的时候,例如:提重物、肢体受伤、年老后、怀孕、推婴儿车等1。

    根据台湾地区卫生福利部统计处公布的2018年最新数据,台湾共有超过117万身心障碍人士(包含视障者、肢体障碍者、颜面损伤者、自闭症等十多种障碍患者),占总人口不到5%2。虽然占比不算高,但在大街小巷总能看到他们身影。有的自行搭乘高铁、捷运(地铁)、公交车等公共交通系统,有的外出游玩或在公园赏花散步,有的则在街头或者地铁口贩卖面巾纸和小玩件等。

    然而对比台湾地区,大陆有8500万身障者,占总人口的6.34%,其中有4000万失能和半失能人员。另外,60岁以上老年人数量已经超过2亿,约占内陆总人口的15.5%1。然而我们却很少可以在地铁站、繁华的集市、公园看到这些身障者和行动不便的老年人,他们似乎消失在我们的户外生活中。

    其实,不是台湾的残障人士数量多,而是台湾良好的无障碍环境让更多残障人士走出家门,走进社会,走入我们眼中。

    台湾的无障碍环境现状

    image.png

    身障者结伴外出游玩(来源:ITDP)

    image.png

    过街路口的下沉设计、护柱和绿色铺装可以保障所有人群过街的安全性和可达性(来源:ITDP)

    image.png

    捷运站内电梯行动不便者优先使用标志(来源:ITDP)

    image.png

    捷运站内设有可用于自行车上下车的车厢和停靠区(来源:ITDP)

    image.png

    公共电话的高度设计有考虑轮椅者等行动不便人士的需求(来源:网络)

    image.png

    地面升降处或台阶处均铺设斜坡(来源:ITDP)

    image.png

    轻轨站旁的斜坡设计方便使用轮椅者的人乘降车(来源:ITDP)

    image.png

    无障碍计程车(出租车)“小黄”为行动不便者提供无障碍运输服务(来源:网络)

    image.png

    低地板公交车有利于身障者上下车(来源:网络)

    因此,以人为本的理念和人性化的设计,使得生活在台湾的残障人士无论在室内还是户外,都可以享受无障碍环境带来的便利。当然,台湾的无障碍环境发展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也是经历了数十年以及众多民间团体的推动才有如今较好的环境。那这种无障碍的生活环境是如何得来的呢?

    台湾无障碍环境发展历程

    从1980年出台残障福利相关规定开始,台湾推动无障碍环境的建构已经超过30年,历经民间团体多年的呼吁、政府部门不断制定、修订相关法规,台湾的无障碍环境已经从关注建筑物,扩充到交通工具、人行环境、娱乐活动场所等,用户体验从残障人士扩展到推娃娃车的父母、骑自行车的骑士、推行李箱的外出者以及老龄化社会化下的长者等全社范畴。

    1980年

    考虑到对于残障人士的保护和照顾,台湾制定了全文共24条的《残障福利条文》,其中第22条:“政府对各项公共建筑物及活动场所,应设置便于残障者行动的设备。”,为法规中首度带入无障碍环境的观念,但没有实质内容的条文,并没有让政府采取任何实际的政策作为。

    1987年

    伊甸基金会、中华民国伤残重建协会发现在规划阶段的台北捷运系统并没有任何无障碍设施的设计,主动与台北市政府捷运局沟通,却得到基于安全考量,残障者最好不要搭乘捷运,以免发生意外时,造成其他乘客的逃生障碍,且甚至有人认为为了少数的残障者要花那么多经费设置无障碍设施,无疑是浪费。

    后经过正式向台北市政府陈情,残障团体代表表示,无障碍环境是改善残障者生活的第一步,如果都没办法出门,谈何就拥有学或就业的机会。最终,台北市市长承诺无障碍设施不是要不要做的问题,是根本就应该做的事,台北市政府捷运局才从善如流的编列经费与建设无障碍厕所、电梯与检票闸门等设施。

    1988至1990年

    为了不让无障碍设施只具宣示性意义,1988年首度于《建筑技术规则建筑设计施工篇》增订第十章“公共建筑物残障者使用设施”,全文共11条,定义公共建筑物适用范围共有14类30种,应设置的设施种类共有11种。残障福利条文也于1990年修订第23条“各项新建公共设施、建筑物、活动场所及交通工具,应设置便于残障者行动及使用的设备、设施;未符合规定者,不得核发建筑执照。前项设备与设施的规范,由中央主管机关定之。旧有公共设备与设施不符前项的规定者,各级政府应编订年度预算,逐年改善。公布实施五年后,尚未改善者,应撤销其使用执照。”,期待透过撤销建筑物使用执照的强制手段,督促各级政府逐年改善无障碍环境。

    1994至1997年

    1994年,5年的期限到了,但依据统计仅有6.4%公共建筑物已完成改善,59.6%完成部分改善,33.9%完全未改善,且公布以来,有12个县市并没有编列任何预算改善无障碍设施。残障联盟号召团体于1995年1月23日发起“一二三叮咛”请愿活动,要求政府依据“残障福利法”执行公权力,于台北、花莲、高雄展开连线活动,提出七大诉求。时隔2个月,政府审查通过《残障福利条文修正草案》,更名为《残障者保护条文》,唯考量建筑管理法令并没有“撤销使用执照”的规定,故将条文修正为“公共场所的无障碍设施如未改善则勒令停用”;内政府也成立无障碍生活环境清查和督导小组,首度进行全面无障碍环境审核工作。而残障联盟则于1996年与1997年1月23日持续发起“123无障碍环境抗议周”与“123无障碍全省查封行动”,持续向社会各界推广无障碍环境理念。

    虽然当时无障碍设施的设置并无具体规范,为数众多的既有公共建筑物面临着不知如何改善伙食改善上限的问题,造成当时政府相关单位及民间业主的反弹,不过也因为这一个重要的里程碑,让社会各界更为重视无障碍环境的构建。

    1997年《残障福利条文》修正更名为《身心障碍者保护条文》,有关无障碍的条文修订至第56条,规范新建建筑物未符合设置无障碍设施规定者,不得核发建筑执照或对外开放使用;既有建筑物若无法依据无障碍相关规定改善者,则可提局替代改善计划,若未改善者则依据第71条勒令停止使用,并处以罚款,必要时停止供水、供电或封闭、强制拆除。

    2008年

    但由于考虑到无障碍设施应如何设置仅依靠《建筑技术规则建筑设计施工篇》第十章的11个条文并不完整,不能很好地符合使用者的需求,甚至可能造成使用的困扰和危险。在政府部门和民间团体多年的努力下,2008年终于由政部营建属颁订《建筑物无障碍设施设计规范》,其中详列无障碍通路、楼梯、升降设备、卫生间、浴室、轮椅观众席位、停车空间及无障碍标志等设计的规范及图示,终于使得无障碍设施的设置有了共同语言。

    2012年

    建筑法规中无障碍的相关规定作了重大的变革,《建筑技术规格建筑设计施工篇》第十章更名为“无障碍建筑物”,明确规定新建、增建的建筑物除排除专供住宅使用与建筑基地较小的建筑外,均应全面无障碍化;《建筑物无障碍设施设计规范》则因多年来实务执行的状况,调整部分设置尺寸与图例;《已有公共建筑物无障碍设施代替改善计划作业程序及认定原则》则将实务上常见的已有公共建筑物无障碍设施改善作法明订为改善原则,让各县市政府与民间业者能有所依循。

    其实,衡量一个地区是否真的无障碍,是否真的对所有人都友好,推着行李箱走一圈便可得知。相信在台湾旅行过的人都可以在旅行中遇到残障朋友,不仅是台湾无障碍环境的良好保障了他们的出行安全的同时,给予了他们出行的信心,也是台湾健全朋友的友善态度让这个城市更加有温度,有情感。也因此更加体会到“在台湾,最具特色的风土人情其实就是人”,这句话的含义。

    因此,为了使身障者在与其他人平等的基础上,可以独立生活与充分参与生活各层面,无障碍环境的构建绝对是基础必要条件。希望在未来有更多的城市逐步建设更便利、更人性化的无障碍设施,让那些“不能出门”的人群也可以享受户外明媚的阳光,室外新鲜的空气和公园里的欢声笑语。


    参考文献:

    1. https://www.sohu.com/a/221990839_825773

    2. 卫生福利厅统计处:

    https://dep.mohw.gov.tw/DOS/cp-2976-13815-113.html

    3. https://www.sohu.com/a/133978356_661983

    4. 回顾台湾无障碍环境的改变(1980年-2015年):

    http://league0630.pixnet.net/blog/post/306532995-%E5%9B%9E%E9%A1%A7%E5%8F%B0%E7%81%A3%E7%84%A1%E9%9A%9C%E7%A4%99%E7%92%B0%E5%A2%83%E7%9A%84%E6%94%B9%E8%AE%8A%EF%BC%881980%EF%BD%9E2015%E5%B9%B4%EF%BC%89

    5. https://you.ctrip.com/travels/taiwan100076/3570964.html


    • 关于我们
      • ITDP 中国
      • 我们的团队
      • ITDP介绍
      • 工作机会
    • 工作领域
      • 公交2.0
      • 公交导向发展
      • 非机动车交通
      • 停车和TDM
      • 共享出行
    • 项目分布
      • 广州
      • 宜昌
      • 兰州
      • 天津
      • 其他城市
    • 最新资讯
    • 资料库
      • 出版物
      • BRT 数据
      • 交通图片库
      • 视频资料
      • 停车数据
      • 公共自行车
      • 共享单车
    • 实地考察
      • 简介
      • 广州考察团
      • 宜昌考察团
    • 联系我们
    • 广州市越秀区建设大马路10号珠江规划大厦11楼
    • 电话: (86-20) 83860931
    • 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9号北京国际饭店主楼第8层43号
    • chinaoffice@itdp.org
    © 2019 ITD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