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titute for Transportation and Development Policy

Promoting sustainable and equitable transportation worldwide

  • English
  •  
    • 关于我们     
      • ITDP 中国
      • 我们的团队
      • ITDP介绍
      • 工作机会
    • 工作领域     
      • 公交2.0
      • 公交导向发展
      • 非机动车交通
      • 停车和TDM
      • 共享出行
    • 项目分布     
      • 广州
      • 宜昌
      • 兰州
      • 天津
      • 其他城市
    • 最新资讯     
    • 资料库     
      • 出版物
      • BRT 数据
      • 交通图片库
      • 视频资料
      • 停车数据
      • 公共自行车
      • 共享单车
    • 实地考察     
      • 简介
      • 广州考察团
      • 宜昌考察团
    • 联系我们

    新加坡无障碍出行的#惊叹之旅#

    2020年12月11日

    2016年,ITDP为编制亚洲开发项目《向所有人开放-亚太地区包容性街道设计导则》(Access for All-Guidance Note on Inclusive Street Design for Aisa and the Pacific),前往新加坡考察以人为本的无障碍出行设施。

    初次考察新加坡社区,

    “惊呆了,我的小伙伴们!”

    见识到可谓令人惊叹、细至角落的“无缝连接”。

    image.png

    image.png

    来源:黄润杰绘制

    对不起语气有点激动,通俗地讲,就是

    “出门不用带伞!”

    “推婴儿车遛娃,不用抬!”

    让我们来康康是怎么肥事~

    这个区域在新加坡东北部,叫榜鹅(Punggol),行了小编知道,大家都想叫它

    “胖鹅” !!

    image.png

    在此文中,就叫它“胖鹅”吧!

    新加坡1996年提出“胖鹅21”新城镇的规划,目的是以全新的设计概念来规划和设计新的组屋区,以满足教育水平更高,对公共住屋的要求也更高的新一代新加坡人的需求。

    看下图,“胖鹅”与新加坡市中心有一条MRT地铁线(紫线, Mass Rapid Transit)相连,在“胖鹅”区域内有一条环形的LRT轻轨线(绿线, Light Rail Transit,MRT的补充和拓展)连接区域各处,形成了以公交出行为主导的典型E-TOD轨道站点周边开发模式。

    image.png

    四通八达的风雨连廊

    今天我们要看的是“胖鹅”像蛛网般渗透每个角楼的风雨廊和无障碍设施。

    image.png 

    Punggol, Singapore

    image.png

    image.png 

    利用LRT轻轨高架下面的空间做成居民休憩娱乐的公共空间。

    image.png 

    image.png

    风雨廊与家门口

    直接连到家门口, “真·出门不带伞”系列。

    image.png

    image.png

    烈日之下,即使是小区门口上下车的位置也有宽大的“阴凉区”等着你。


    image.png

    风雨廊与公共设施

    连廊无缝连接各种公共设施,如健身设施、停车设施、休闲座椅、球场等。

    image.png

    image.png

    “给你留了位置”

    小区每个生活场景都为特殊群体腾出了专属的位置,像是在热情招手:

    “给你留了位置,一起出来玩呀”

    “好呀~”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长长的坡道占据了小区入口的主要空间,充分体现特殊群体在小区心里的分量。

    image.png

    无障碍与公交站

    去往公交站的路上,没有过多冰冷的“棱角”,都是“温和善良”的长坡道,配以风雨廊和扶手,对所有人友好。

    风雨廊连接小区-公交站-天桥-轻轨站,实现出行全覆盖。

    image.png

    风雨廊和无障碍系统一直延伸到马路边的公交站台。

    image.png

    不惜成本的无障碍设计。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风雨廊连接小区-公交站-天桥-轻轨站,实现出行全覆盖。

    image.png

    过马路的“丝滑”

    过任何一条小区道路,抬升过街和风雨连廊为行人保驾护航。轮椅、婴儿车、老人小孩可以如“德芙般丝滑”地畅行小区,车辆则 “上下颠簸”,减速避让。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好了,转回正经画风

    一个小区令人惊叹的无障碍设计,反映了新加坡对城市里所有市民,特别是特殊群体的关怀备至。

     早在2006年,新加坡开始推行为期10年的无障碍总体规划(Accessibility Master Plan),包括: 

    image.png

    来源:Singapore BCA

    1.消除现有障碍

    a.   五年无障碍升级计划(2006-2011)支持公共和私营部门对主要建筑物的升级。

    b.   4,000万新加坡元的无障碍资金(Accessibility Fund)激励用于分担私营业主关于基础无障碍设施的建造成本。


    2.应对未来挑战

    a.   提高无障碍设计标准(Code on Accessibility),以使更广泛的人们(残疾人,老年人和幼儿)受益。

    b.   推动无障碍设计(UniversalDesign)的采用,包括出版通用设计导则;颁布新加坡建设局(BCA)设立的通用设计奖项等。


    3.维持现有无障碍条款

    a.      规定建筑物所有者有义务继续维护其建筑物中的无障碍功能。


    4.提高认知和能力

    a.      宣扬和教育举措。


    其中,十几年间新加坡无障碍设计标准不断迭代更新,从2006、2007年的初版无障碍设计导则,到2016年更详细生动、服务人群更广、案例更充分的公共空间无障碍设计导则,到2019年更全面系统的无障碍设计规范标准。

    image.png

    2016年,新加坡建设局(BCA)出版《公共空间无障碍设计导则》,涉及连接建筑、建筑周围和内部、卫生设施、寻路和信息系统、建筑内部设施、家庭友好设施、特定建筑设计要求等7大类47小类无障碍设计内容,旨在提高人们对无障碍设计的认知并支持其广泛运用。

    image.png

    来源:Universal Design Guide for Public Places

    该导则形象且精准阐述了城市生活中特殊人群的群体画像和出行需求,包括婴儿与儿童、孕妇、老人、轮椅、残障人士、视障人士、听障人士等。

    image.png

    来源:Universal Design Guide for Public Places

    导则强调了各类群体在日常生活场景中的全链条无障碍出行设计。

    image.png

    来源:Universal Design Guide for Public Places

    针对每个环节的出行,导则皆给予详尽且形象生动的无障碍设计与指引,提高对设计人员、公私营企业甚至广大民众对无障碍设计的认知、推广和应用。

    image.png

    来源:Universal Design Guide for Public Places

    image.png

    来源:Universal Design Guide for Public Places

    “无障碍设计”始于1974年联合国提出的设计主张。主旨是在公共空间内各类建筑设施、设备的规划设计,都必须充分考虑生理伤残缺陷者、正常活动能力衰退者(比如残疾人、老年人)。

    中国政府正在尝试推动一个对老年人、残疾人更友好的公共服务体系,用以应对逐渐迫近的老龄化社会。ITDP将推出城市无障碍出行系列文章,希望帮助中国城市更好创建包容与平等的城市,敬请期待。

    • 关于我们
      • ITDP 中国
      • 我们的团队
      • ITDP介绍
      • 工作机会
    • 工作领域
      • 公交2.0
      • 公交导向发展
      • 非机动车交通
      • 停车和TDM
      • 共享出行
    • 项目分布
      • 广州
      • 宜昌
      • 兰州
      • 天津
      • 其他城市
    • 最新资讯
    • 资料库
      • 出版物
      • BRT 数据
      • 交通图片库
      • 视频资料
      • 停车数据
      • 公共自行车
      • 共享单车
    • 实地考察
      • 简介
      • 广州考察团
      • 宜昌考察团
    • 联系我们
    • 广州市越秀区建设大马路10号珠江规划大厦11楼
    • 电话: (86-20) 83860931
    • 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9号北京国际饭店主楼第8层43号
    • chinaoffice@itdp.org
    © 2019 ITDP